第三五零章 迎败(上)
正文
华元一六九零年入夏以后,汉军的攻势越來越见疲弱,高层关于歼灭岳飞军团于河南的预定计划沒有达成,数十万大军被堵扼在南阳与襄阳之间进退不得,而这回赵构也真沉得住气,竟能扛住折彦冲的压力,沒有在战争未有结果之前就遣使求和,汉宋之间眼看就要陷入持久战。
终于,自开战以來一直态度强硬的折彦冲先向建康派出了使者责问赵构当初为什么窃据河南,赵构听到这责问忍不住心花怒放,知道北朝这个外交使节分明是要给双方停战找个下台阶,赶紧让宰相议割河南,不过这个割字实在难听,反正河南地区现在也已被汉军占据,所以在秦桧等的生花妙笔之下,承认襄阳以北尽属大汉便成了“信守诺言”,南北双方的最高统治者一阴一阳、一柔一刚,眼看就要达成协议回归到长江之约的共识,就在建康的使者已经准备出发前往觐见折彦冲的时候,前线又出现了大变故。
岳飞的部将张宪竟然率领一万精锐,绕过了耶律余睹军直扑比阳,这时折彦冲在南阳,耶律余睹在襄阳东北,曲端在襄阳正北,张宪能无声无息地绕过耶律余睹,其行军速度固然迅疾,但行动时机拿捏之准确更是令人难以想象。
曲端听到宋军忽然扑向比阳后忍不住大吼起來:“耶律余睹在干什么?怎么会放这么大一拨人过去!”
就在这时情报部门传來了一个可怕的消息:张宪部是耶律余睹故意放走的,曲端对耶律余睹这个三姓家奴并无好感,耶律余睹归汉以后并不得志,虽列上将但逢有要紧会议却常常被排斥在决策层以外,加之这次宋军的行动实在巧妙得有些诡异,似乎也只有耶律余睹故意放水才能圆满解释,所以曲端听到耶律余睹背叛的消息后立马就信了八成。
不过,宋军跑到比阳去干什么呢?和南阳等地相比,比阳既不是军事重地,也不是汉军的粮道枢纽,宋军如果要对汉军造成伤筋动骨的伤害,应该偷袭南阳才对啊!
但是,曲端很快就想到了宋军的目的:折允文,折允文此刻就在比阳,也许对南征大军來说,折允文并不是极为重要的将领,但曲端知道对折彦冲來说折允文却比一百座城池都來得重要。
这时再要通知南阳方面救援比阳已经來不及了,对耶律余睹曲端又不信任,因此他当机立断,马上派遣援军前往比阳,同时飞书南阳,将前方之事告知中军。
但是已经迟了,由于沒预料到会受攻击,当宋军抵达城下时比阳的兵马还不到八百人,加上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宋军只用了一个晚上就攻陷了比阳,二皇子折允文在战火中失踪,张宪攻陷比阳之后沒有停留,马上到城外打埋伏,大败曲端派來的援军,并紧跟败军之后冲击曲端的大营。
在襄阳的宋军望见信号,倾城而出,曲端腹背受敌,不支败走,汉军的胡马逢夏之弊为这个逆势产生了叠加的负面效果,当初杨开远李世辅曾利用女真人不耐酷暑这一点一举扫除了塘沽外围的金军,如今宋军也利用同样的条件重创了曲端部,宋军诸路并起,将耶律余睹切割包围,而前锋则由岳云率领,赶着败兵直扑南阳。
这时候,还不知道曲端已败的折彦冲正亲自带领三万劲卒,急急忙忙赶往比阳救儿子,结果路上遭遇败兵,汉军阵势稍乱,岳云从后赶至,直冲到大军核心,一支冷箭飞來正中折彦冲面颊,折彦冲大叫一声掩面落马,四周兵将无不大乱,岳云追到此处锋芒已尽,不敢纠缠,趁汉军大乱之际从容退走,,他直到退走之前还不知此刻遭遇到的是大汉皇帝的近卫军,更不知道自己的一支冷箭差点要了大汉皇帝的性命。
折彦冲沒死,不过却陷入了昏迷当中,直到军医冒险将箭头拔出才痛得醒了过來,曲端领着败兵赶到南阳时折彦冲已经暂时脱离了危险,但仍然不能理事,中央军系掌权部将均直接听命于折彦冲,现在折彦冲倒下,他们便谁也拿不得主意,曲端品阶虽高却也不敢过问中央军系的指挥权,大汉的南征大军便因此陷入了短暂而可怕的混乱当中,就在这时岳飞大军逼到,在城下三战三胜,大汉近卫军护着皇帝车辇退出南阳,曲端殿后,半个月后城破,这位野心勃勃的大汉上将军便在熊熊烈火中向北自刎。
岳飞引兵北进,一月之内规复数十城,胡人陈尸三百里,岳字帅旗到处,操胡语者无不战栗,耶律余睹在枣阳眼见孤军难支,竟尔投降,陈州、蔡州相继易帜,消息传到西边,吴氏兄弟趁机反攻,而东边张俊反应稍慢,任得敬与赵立商量后决定由赵立留守徐州,他自己则火速领兵赶往汴梁救驾,与此同时,在开封、洛阳之间督粮的王彦也赶來会师,汉军中央军系尚未从大败的阴影中走出來,幸亏有任得敬与王彦一东一西赶來护驾,汉军的败势才算止住,任、王会师以后,南面宋军仍一步步向北逼近,对这座曾被攻陷了数次的汴梁,汉军在这次得手以后也沒有认真修葺,,因为当时处于过度亢奋状态的汉军根本就沒想到有一天需要依靠这座大城來进行防守,所以这时面对南來的威胁,这座破绽百出的名城便让人感到很难信任。
任、王召集诸将商议对策,最后决定由任得敬护送皇帝渡河,王彦所部留下断后,一应防守大略,全按当初曹广弼所展布的防线格局展开,就这样,赵立守山东,王彦守黄河,徐文守洛阳,汉宋之间的疆土格局又大致恢复到战前的形态。虽然徐州、汴梁暂时还在汉军手中,但和战前汉军咄咄逼人、宋军忍气吞声相反,到了一六九零年夏末,汉宋之间变成了南攻北守,赵立在徐州还能支撑,王彦在汴梁却随时准备撤退。
前线的惊人消息传到京城时,狄喻的丧事刚刚办完,杨应麒也正准备离开京城,,他身份敏感,这次赶來奔丧虽合情理,但丧事办完后却不宜在京城停留。
相府、枢密听说曲端战败的消息时都有些慌乱了,这倒也不完全因为陈显、张浩无能,而是因为折彦冲留给他们的权力不足以处断如此大事,欧阳适建议急调渤海水师南下,从水路威胁南宋以解陆军之危,但他的这个建议枢密院却不予考虑,既因张浩不敢轻易调动这么大规模的水师,也因如今季风是由南而北,渤海水师要想南下无疑是逆水行舟,胡寅也劝欧阳适莫要干涉军方大事,因为这不符合他总议长的职责,欧阳适怒道:“我不是不知道总议长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但现在前线大乱,听说大哥也受了伤不能理事,若这时候沒有一个能担当的人站出來,咱们大汉怎么度过这个危局!”
胡寅道:“就算是需要有一个人站出來,那也应该是宰相或者太子,而不是总议长你,总议长你可以支持一个人站出來担当,却不该自己站出來担当,否则就是越权,会被人当把柄的!”
欧阳适幡然醒悟,忙谢道:“明仲说的是!”又沉吟道:“不过我们该支持什么人呢?太子么!”
在这次大变故中,折允武一开始的表现确实不错,他听到曲端大败的消息后显得颇为沉着,一面派人到相府、枢密院安抚宰相和副枢密使,一面亲临四岳殿给众元国民代表打气,体现了监国在危机时刻应有的应变能力,如果前线那可怕的消息仅止于此,那折允武的这种应对无疑是足够的了,但不利的消息却仍接二连三地传來:折允文失踪、曲端战死、耶律余睹投降,而更加不测的是,连皇帝折彦冲也中箭受伤,生死未卜,宋军气势如虹,连战连胜,甚至有直捣黄龙之势。
这样一來,就连折允武也有些乱了,汉军这次败得太快,宋军的威风又來得太猛。
塘沽的许多商人都已经慌了手脚,暗恨自己在南北问題上押错了宝,甚至连元国民常务会议中的墙头草代表也开始有了二心。
“岳飞会打过來么!”
“我们抵挡得住么!”
短短一月之间,京畿地区民众对南征的期望由九天之上跌入九地之下,此战之前,北朝军民提起岳飞,大都认为那只是刚好碰到几个软柿子的幸运将领罢了,但这一战下來却让他威震天下,折彦冲破辽灭金、数万里百战不殆之威名,大汉数十万大军征漠北吞西夏、纵横无敌之历史,此刻全都成为岳飞问鼎当世第一名将的踏脚石。
折允武忽然发现,原來一向软弱的赵宋也有这么可怕的军队,这个岳飞连曲端、耶律余睹甚至连父皇的亲军都打败了,单靠王彦能抵挡得住么,万一王彦抵挡不住,黄河防线崩溃,那宋军要威胁到京畿怕就只是旬月之间的事情了。
“怎么办,怎么办!”折允武忽然发现。虽然自己读过书,当过兵,但兵法书上、军学课上却都沒有一个现成的答案告诉自己:在眼前的形势下该如何是好,局势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他所能掌控的范围。
不过,折允武毕竟还能保持镇定,经过一番思虑之后,他觉得群策群议会比自己独自空想好,便下令召集陈、韩诸相、枢密副使以及在京诸将商议对策,欧阳适亦受邀列席,但十几个人在宫中议來议去,建议虽多,却始终沒人敢下决断,欧阳适甚至要辞去元国民会议总议长之职,请缨南下,但陈显、张浩等却都觉得不妥。
正议论纷纷中,完颜虎红着眼睛闯了进來,叫道:“允文……允文真的出事了!”
原來这时前线溃败的消息虽传得满城皆知,但关于折允文在兵乱中失踪一事,折允武却吩咐了要瞒住皇后,不想完颜虎自听说前线告急后便留意军事,天下沒有不透风的墙,折允文的事还是让她知道了。
见到她來,折允武赶紧迎上去道:“母后,你怎么來了!”
完颜虎叫道:“允文……允文真的出事了!”
折允武知道此事已瞒不住了,只好点头道:“如果战报沒出错的话,二弟恐怕真的出事了,不过现在前线乱,消息未必准确,也许……也许事情还有转机!”
完颜虎身子一晃,随即抓住了大儿子的手叫道:“孩子,孩子,赶快想办法救救你弟弟!”
折允武叹道:“母后,现在前线的局势极乱,任得敬护着父皇撤过了黄河,王彦在汴梁断后,但听说岳飞已经兵临城下,若是汴梁再破,黄河有失,那就连京畿也不安全了,现在……现在……”
完颜虎叫道:“那难道允文的事情就不管了!”
折允武听到这句话不禁感到难受,脸现苦相,却不知这事该如何说才好,安塔海上前道:“姑姑,现在已经不是救不救允文的问題了,而是黄河防线能否保住、大汉江山能否稳住的问題了,太子召集我们來,就是要商议应付南宋大军的对策!”
完颜虎叫道:“那对策商量出來沒!”
安塔海目视折允武,折允武道:“母后你别急,我们这不正商量着么!”
完颜虎的眼睛从儿子和诸大臣、众武将脸上一一扫过,顿足道:“商量商量,都火烧眉毛了,还商量,我看你们这些人,就沒一个能拿主意的!”
众人一听无不尴尬,此次南征,折彦冲的布局是前线实而后方虚,留守京师的各派力量互相牵制,这样的安排虽能免去了颠覆之患,但前方皇帝一出事,不但军队发生了混乱,连后方也跟着出问題,陈显、韩昉、陈正汇等各有打算,折允武经验不足,欧阳适包藏私心,加上局势确实危险,若是一个处置不当便有亡国之危,所以陈、韩、张等人虽然多智但担待不足,敢谋而不敢断,欧阳适献策而被否定,折允武在这么多的意见中左右摇摆,果然如完颜虎所说:“沒一个能拿主意的!”
欧阳适站起來勉强笑道:“大嫂,这事本來就难断,若是容易,我们就不用商量这么久了!”
完颜虎道:“商量商量,我看你们就是再商量个三天三夜也沒完!”问折允武:“你七叔呢?”
她这句话问出來,殿中无不大惊,欧阳适叫道:“大嫂,你要干什么?”
完颜虎道:“出了这等事情,我看也就应麒能有办法!”对折允武道:“你快去把他找來!”
折允武讷讷道:“这个……七叔或许已经走了吧!”
“七将军还沒走!”安塔海道:“他本來打算走了,因听见前线有了变故便略为停留!”
完颜虎大喜道:“那就好,那就好,你们快把他找來,我看啊!现在也就他能拿主意!”
众人面面相觑,忽有一人出列叫道:“不可!”
完颜虎举目望去,见是韩昉,先有了三分不喜,便问:“有什么不可!”
韩昉道:“七将军虽然智足谋国,但他现在已不是宰相,国家大事,不能交给一无权无职之人!”
完颜虎怒道:“他不是宰相,可他还是皇帝的兄弟!”
韩昉毫不示弱,说道:“那就更要不得了,七将军为我大汉开国功臣,有王侯之尊,自古王侯不可轻动,尤其不可擅入畿内,此次他擅离津门入京,虽说为了奔丧,但终究有越礼乱政之嫌!”也不管完颜虎怒上眉梢,便转向折允武道:“太子,请速速下令,着七将军即日离去,不得再作停留!”
“放屁,放屁!”完颜虎戟指指向韩昉道:“你是不是南宋派來的奸细,竟然说出这等话來,自己沒担待,却还不许别人担待,自己沒主意,却又不许别人拿主意,你……你是不是惟恐我大汉不乱,是不是惟恐我大汉不亡!”
韩昉当庭跪了下來道:“韩昉维护的是大汉的规矩,维护的是国家的体制,若是规矩一乱,这天下还如何统治,若是体制沦丧,则亡国不待岳飞兵马临城,今日七将军能随随便便地进京,无名无分就决断国家大事,那他日三将军、五将军、六将军是否也能如此!”
完颜虎被他说得愣住了,一时不知如何反驳,只是道:“事急从权,这……”
“沒有从权!”韩昉道:“这是国家体制的根本所在,沒有商量的余地!”见完颜虎还要说话,行了一个大礼道:“皇后,你为后宫之首,但陛下尚在,畿内又有太子监国,朝廷现在还不需要皇后垂帘听政!”说着目视欧阳适、陈显。
欧阳适叹道:“大嫂,你因为允文的事情而着急,我们理解,不过这毕竟牵扯到国家大事,我看你还是先回去吧!”
陈显也点头道:“请皇后回宫!”
完颜虎如石像般凝固在当地,折允武不好开口赶母亲走,听安塔海道:“太子,我送皇后回去!”忙不迭地点头。
安塔海扶了完颜虎出殿,完颜虎到了殿外被风一吹才回过神來,扯住安塔海道:“阿海,你说,你说,我真的错了么!”
安塔海叹道:“姑姑,按朝廷体制,你确实不该过问这事的!”
完颜虎哭道:“我只是担心允文啊!还有你姑父……现在……现在普天之下恐怕也就应麒能扭转这危局了,依靠里面那些人……唉!唉!唉!!”
安塔海道:“姑姑,你别这样,现在已经不是在会宁、在辽南了,朝廷上一切事务都有定制,不能胡乱破坏的,再说,允文遇险在姑姑來说是家事,但在大汉來说,却是整件国事中的一环,所以……”
完颜虎哭道:“所以我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儿子遇险,什么也做不了,是么,应麒就算有定国安邦的大才,但也不许他用,是么!”
“这……”安塔海眼光一闪,想到了一个主意,说道:“姑姑,如果七叔真有扭转乾坤的策略,那也还有个办法!”
完颜虎一听慌忙问道:“什么办法!”
安塔海道:“现在姑父不在,七叔无职无权,按理是不当理事的,但七叔毕竟是我大汉勋旧、开国股肱,眼下国家有难,他又刚好在京,太子请国老问事,那于礼于制,都不违背!”
完颜虎大喜道:“沒错,沒错,就这么办,那你就快去请应麒进宫!”
安塔海道:“太子还沒答应呢?”
完颜虎哦了一声道:“是啊!那你快去找允武來见我,我來跟他说,嗯,为免那些人啰唆,你就跟他说我病了,快去!”
安塔海奉命之后便入殿禀告,折允武听说母亲病倒,吓得赶紧前來问安,到了皇后的寝宫,才发现完颜虎好端端坐在那里,哪里有什么事,一问才知道完颜虎是把自己骗來了,他不好责怪母亲,却将安塔海给骂了两句,完颜虎道:“你骂你表哥做什么?都是我出的主意!”
折允武苦笑道:“母后,现在国事危急,我们和四叔他们正商量对策,你就是要跟儿子开玩笑也不该挑这个时候!”
“谁跟你开玩笑!”完颜虎道:“你在那边跟那群人商量,就是一百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來,都是浪费时间罢了,眼下你表哥出了个好主意,你若听从管保大汉转危为安,若不听从,那就尽管跟那群沒用的人商量去,吵他个三年五载的,吵到那岳飞兵临城下,那时大家一起完蛋!”
折允武看了安塔海一眼,眼中虽有不信的神色,却还是问完颜虎是何良策,完颜虎道:“这计策说來简单,你马上请应麒进宫,问他该怎么办!”
折允武道:“七叔他现在不是宰相了……”
还沒说完,已被完颜虎打断道:“我知道他不是宰相,我也不是要他來决断大事,只是要请他來给你出出主意罢了,他是你七叔,大汉的开国功臣,你身为监国遇到难題,请他來问一问难道也会违反国家体制!”
折允武道:“这个倒不会!”
“那不就得了!”完颜虎道:“我料你七叔必有主意,主意由他來出,事情该怎么决断,还是你作主!”见儿子还在犹豫,怒拍桌子吼道:“臭小子,难道你到现在还不明白哪些人是为你好,哪些人是在图谋你么,你若连你七叔都不信,那你还能信谁!”
折允武被母亲这一拍案吓了一跳,忙道:“母亲说的是,不过……不过刚刚韩昉接连催请,孩儿已经派人去促请七叔上路了!”
完颜虎怒道:“那你还支吾什么?还不赶紧派人把你七叔追回來!”
安塔海道:“我去!”折允武看了他一眼,点头道:“好!”安塔海得了口谕便飞马出宫,直往杨应麒在京中的别苑而來,他到达时折允武先前派來的使者刚好出门,两人交叉而过,安塔海也不管对方,直接入府求见,到了府内,只见林舆正督促仆人收拾行装,杨应麒却坐在一边,拿着一本书出神。
林舆见到安塔海,皱眉道:“太子要赶人,也不用赶得这么急吧!竟然还派提督大人來送!”
杨应麒听见放下书本,骂道:“去了一趟江南也沒学到南方高士的好处,怎么反而变得沒礼貌了,你就是要给人脸色也得看看是谁!”
林舆笑道:“就因为是安塔海哥哥我才发两句牢骚,若是别人,我这脸色还不给呢?”
安塔海微微一笑,说道:“七叔别怪他,这次的事情确实也让人恼,不过你们不用走了,太子有令,请你即刻入宫相见!”
林舆道:“老杨他现在无职无权,留在京中恐遭物议,为明哲保身起见,还是赶紧回津门的好!”
杨应麒笑骂道:“我还沒抱怨呢?你替我抱什么怨!”
安塔海也不怪林舆口舌尖酸,说道:“七叔,这次不是要请你进宫决断大事,只是太子有为难之事要向你请教,侄儿请教叔叔,太子请教国老,此事于礼于制,均无不合!”
杨应麒嘿了一声,问道:“这是谁出的主意!”
安塔海也不隐瞒,直接道:“我!”
杨应麒又问:“你直接和太子说的!”
“不是!”安塔海道:“我先和皇后说的,皇后觉得有理,便促请太子下令!”
杨应麒哦了一声,又问:“现在相府、枢密、元国民会议那边可议出什么结果來沒!”
安塔海道:“沒有!”
杨应麒点了点头,沉吟半晌,对林舆道:“我现在就进宫并不合适,你代我去见见太子吧!”
林舆摊手道:“不來,你怎么说也是前任宰相,我却是连官都沒做过的白丁,又乳臭未干、全无见识,见到太子能说什么?”
杨应麒骂道:“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你少在这里贫嘴,我让你去自有让你去的道理!”
林舆这才问道:“那我该和皇后、太子说什么?”
杨应麒道:“你让皇后、太子别着急,岳飞來势凶猛,但要过黄河并非易事,我们在两河的根基已稳,就算让岳飞过了黄河,我料他也呆不住,我听说大哥到达大名府以后已清醒过來,他既清醒,前线的事情必有安排,再往后的事,等大哥旨意下來再说吧!”
安塔海闻言不禁微感吃惊,心道:“姑父已经清醒了,宫中、相府、枢密可沒一个收到消息的!”
林舆却不管这些,只是问:“那皇后要是问起允文的事,我该怎么回答!”
杨应麒眼神黯然下來,叹道:“大嫂那边,你尽量安慰安慰吧!这个本事,我不如你!”
,,,,,。
昨晚上不來,沒更新,今天这节比较长,当得两更了。
^_^
谢谢大家支持
武林派小说网提供无弹窗全文字在线阅读,更新速度更快文章质量更好,如果您觉得武林派小说网不错就多多分享本站!谢谢各位读者的支持!
武林派小说网高速首发《边戎》最新章节,本章节地址为https://www.50pi.com/cqgs/3284/.html如果你觉的本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华元一六九零年入夏以后,汉军的攻势越來越见疲弱,高层关于歼灭岳飞军团于河南的预定计划沒有达成,数十万大军被堵扼在南阳与襄阳之间进退不得,而这回赵构也真沉得住气,竟能扛住折彦冲的压力,沒有在战争未有结果之前就遣使求和,汉宋之间眼看就要陷入持久战。
终于,自开战以來一直态度强硬的折彦冲先向建康派出了使者责问赵构当初为什么窃据河南,赵构听到这责问忍不住心花怒放,知道北朝这个外交使节分明是要给双方停战找个下台阶,赶紧让宰相议割河南,不过这个割字实在难听,反正河南地区现在也已被汉军占据,所以在秦桧等的生花妙笔之下,承认襄阳以北尽属大汉便成了“信守诺言”,南北双方的最高统治者一阴一阳、一柔一刚,眼看就要达成协议回归到长江之约的共识,就在建康的使者已经准备出发前往觐见折彦冲的时候,前线又出现了大变故。
岳飞的部将张宪竟然率领一万精锐,绕过了耶律余睹军直扑比阳,这时折彦冲在南阳,耶律余睹在襄阳东北,曲端在襄阳正北,张宪能无声无息地绕过耶律余睹,其行军速度固然迅疾,但行动时机拿捏之准确更是令人难以想象。
曲端听到宋军忽然扑向比阳后忍不住大吼起來:“耶律余睹在干什么?怎么会放这么大一拨人过去!”
就在这时情报部门传來了一个可怕的消息:张宪部是耶律余睹故意放走的,曲端对耶律余睹这个三姓家奴并无好感,耶律余睹归汉以后并不得志,虽列上将但逢有要紧会议却常常被排斥在决策层以外,加之这次宋军的行动实在巧妙得有些诡异,似乎也只有耶律余睹故意放水才能圆满解释,所以曲端听到耶律余睹背叛的消息后立马就信了八成。
不过,宋军跑到比阳去干什么呢?和南阳等地相比,比阳既不是军事重地,也不是汉军的粮道枢纽,宋军如果要对汉军造成伤筋动骨的伤害,应该偷袭南阳才对啊!
但是,曲端很快就想到了宋军的目的:折允文,折允文此刻就在比阳,也许对南征大军來说,折允文并不是极为重要的将领,但曲端知道对折彦冲來说折允文却比一百座城池都來得重要。
这时再要通知南阳方面救援比阳已经來不及了,对耶律余睹曲端又不信任,因此他当机立断,马上派遣援军前往比阳,同时飞书南阳,将前方之事告知中军。
但是已经迟了,由于沒预料到会受攻击,当宋军抵达城下时比阳的兵马还不到八百人,加上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宋军只用了一个晚上就攻陷了比阳,二皇子折允文在战火中失踪,张宪攻陷比阳之后沒有停留,马上到城外打埋伏,大败曲端派來的援军,并紧跟败军之后冲击曲端的大营。
在襄阳的宋军望见信号,倾城而出,曲端腹背受敌,不支败走,汉军的胡马逢夏之弊为这个逆势产生了叠加的负面效果,当初杨开远李世辅曾利用女真人不耐酷暑这一点一举扫除了塘沽外围的金军,如今宋军也利用同样的条件重创了曲端部,宋军诸路并起,将耶律余睹切割包围,而前锋则由岳云率领,赶着败兵直扑南阳。
这时候,还不知道曲端已败的折彦冲正亲自带领三万劲卒,急急忙忙赶往比阳救儿子,结果路上遭遇败兵,汉军阵势稍乱,岳云从后赶至,直冲到大军核心,一支冷箭飞來正中折彦冲面颊,折彦冲大叫一声掩面落马,四周兵将无不大乱,岳云追到此处锋芒已尽,不敢纠缠,趁汉军大乱之际从容退走,,他直到退走之前还不知此刻遭遇到的是大汉皇帝的近卫军,更不知道自己的一支冷箭差点要了大汉皇帝的性命。
折彦冲沒死,不过却陷入了昏迷当中,直到军医冒险将箭头拔出才痛得醒了过來,曲端领着败兵赶到南阳时折彦冲已经暂时脱离了危险,但仍然不能理事,中央军系掌权部将均直接听命于折彦冲,现在折彦冲倒下,他们便谁也拿不得主意,曲端品阶虽高却也不敢过问中央军系的指挥权,大汉的南征大军便因此陷入了短暂而可怕的混乱当中,就在这时岳飞大军逼到,在城下三战三胜,大汉近卫军护着皇帝车辇退出南阳,曲端殿后,半个月后城破,这位野心勃勃的大汉上将军便在熊熊烈火中向北自刎。
岳飞引兵北进,一月之内规复数十城,胡人陈尸三百里,岳字帅旗到处,操胡语者无不战栗,耶律余睹在枣阳眼见孤军难支,竟尔投降,陈州、蔡州相继易帜,消息传到西边,吴氏兄弟趁机反攻,而东边张俊反应稍慢,任得敬与赵立商量后决定由赵立留守徐州,他自己则火速领兵赶往汴梁救驾,与此同时,在开封、洛阳之间督粮的王彦也赶來会师,汉军中央军系尚未从大败的阴影中走出來,幸亏有任得敬与王彦一东一西赶來护驾,汉军的败势才算止住,任、王会师以后,南面宋军仍一步步向北逼近,对这座曾被攻陷了数次的汴梁,汉军在这次得手以后也沒有认真修葺,,因为当时处于过度亢奋状态的汉军根本就沒想到有一天需要依靠这座大城來进行防守,所以这时面对南來的威胁,这座破绽百出的名城便让人感到很难信任。
任、王召集诸将商议对策,最后决定由任得敬护送皇帝渡河,王彦所部留下断后,一应防守大略,全按当初曹广弼所展布的防线格局展开,就这样,赵立守山东,王彦守黄河,徐文守洛阳,汉宋之间的疆土格局又大致恢复到战前的形态。虽然徐州、汴梁暂时还在汉军手中,但和战前汉军咄咄逼人、宋军忍气吞声相反,到了一六九零年夏末,汉宋之间变成了南攻北守,赵立在徐州还能支撑,王彦在汴梁却随时准备撤退。
前线的惊人消息传到京城时,狄喻的丧事刚刚办完,杨应麒也正准备离开京城,,他身份敏感,这次赶來奔丧虽合情理,但丧事办完后却不宜在京城停留。
相府、枢密听说曲端战败的消息时都有些慌乱了,这倒也不完全因为陈显、张浩无能,而是因为折彦冲留给他们的权力不足以处断如此大事,欧阳适建议急调渤海水师南下,从水路威胁南宋以解陆军之危,但他的这个建议枢密院却不予考虑,既因张浩不敢轻易调动这么大规模的水师,也因如今季风是由南而北,渤海水师要想南下无疑是逆水行舟,胡寅也劝欧阳适莫要干涉军方大事,因为这不符合他总议长的职责,欧阳适怒道:“我不是不知道总议长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但现在前线大乱,听说大哥也受了伤不能理事,若这时候沒有一个能担当的人站出來,咱们大汉怎么度过这个危局!”
胡寅道:“就算是需要有一个人站出來,那也应该是宰相或者太子,而不是总议长你,总议长你可以支持一个人站出來担当,却不该自己站出來担当,否则就是越权,会被人当把柄的!”
欧阳适幡然醒悟,忙谢道:“明仲说的是!”又沉吟道:“不过我们该支持什么人呢?太子么!”
在这次大变故中,折允武一开始的表现确实不错,他听到曲端大败的消息后显得颇为沉着,一面派人到相府、枢密院安抚宰相和副枢密使,一面亲临四岳殿给众元国民代表打气,体现了监国在危机时刻应有的应变能力,如果前线那可怕的消息仅止于此,那折允武的这种应对无疑是足够的了,但不利的消息却仍接二连三地传來:折允文失踪、曲端战死、耶律余睹投降,而更加不测的是,连皇帝折彦冲也中箭受伤,生死未卜,宋军气势如虹,连战连胜,甚至有直捣黄龙之势。
这样一來,就连折允武也有些乱了,汉军这次败得太快,宋军的威风又來得太猛。
塘沽的许多商人都已经慌了手脚,暗恨自己在南北问題上押错了宝,甚至连元国民常务会议中的墙头草代表也开始有了二心。
“岳飞会打过來么!”
“我们抵挡得住么!”
短短一月之间,京畿地区民众对南征的期望由九天之上跌入九地之下,此战之前,北朝军民提起岳飞,大都认为那只是刚好碰到几个软柿子的幸运将领罢了,但这一战下來却让他威震天下,折彦冲破辽灭金、数万里百战不殆之威名,大汉数十万大军征漠北吞西夏、纵横无敌之历史,此刻全都成为岳飞问鼎当世第一名将的踏脚石。
折允武忽然发现,原來一向软弱的赵宋也有这么可怕的军队,这个岳飞连曲端、耶律余睹甚至连父皇的亲军都打败了,单靠王彦能抵挡得住么,万一王彦抵挡不住,黄河防线崩溃,那宋军要威胁到京畿怕就只是旬月之间的事情了。
“怎么办,怎么办!”折允武忽然发现。虽然自己读过书,当过兵,但兵法书上、军学课上却都沒有一个现成的答案告诉自己:在眼前的形势下该如何是好,局势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他所能掌控的范围。
不过,折允武毕竟还能保持镇定,经过一番思虑之后,他觉得群策群议会比自己独自空想好,便下令召集陈、韩诸相、枢密副使以及在京诸将商议对策,欧阳适亦受邀列席,但十几个人在宫中议來议去,建议虽多,却始终沒人敢下决断,欧阳适甚至要辞去元国民会议总议长之职,请缨南下,但陈显、张浩等却都觉得不妥。
正议论纷纷中,完颜虎红着眼睛闯了进來,叫道:“允文……允文真的出事了!”
原來这时前线溃败的消息虽传得满城皆知,但关于折允文在兵乱中失踪一事,折允武却吩咐了要瞒住皇后,不想完颜虎自听说前线告急后便留意军事,天下沒有不透风的墙,折允文的事还是让她知道了。
见到她來,折允武赶紧迎上去道:“母后,你怎么來了!”
完颜虎叫道:“允文……允文真的出事了!”
折允武知道此事已瞒不住了,只好点头道:“如果战报沒出错的话,二弟恐怕真的出事了,不过现在前线乱,消息未必准确,也许……也许事情还有转机!”
完颜虎身子一晃,随即抓住了大儿子的手叫道:“孩子,孩子,赶快想办法救救你弟弟!”
折允武叹道:“母后,现在前线的局势极乱,任得敬护着父皇撤过了黄河,王彦在汴梁断后,但听说岳飞已经兵临城下,若是汴梁再破,黄河有失,那就连京畿也不安全了,现在……现在……”
完颜虎叫道:“那难道允文的事情就不管了!”
折允武听到这句话不禁感到难受,脸现苦相,却不知这事该如何说才好,安塔海上前道:“姑姑,现在已经不是救不救允文的问題了,而是黄河防线能否保住、大汉江山能否稳住的问題了,太子召集我们來,就是要商议应付南宋大军的对策!”
完颜虎叫道:“那对策商量出來沒!”
安塔海目视折允武,折允武道:“母后你别急,我们这不正商量着么!”
完颜虎的眼睛从儿子和诸大臣、众武将脸上一一扫过,顿足道:“商量商量,都火烧眉毛了,还商量,我看你们这些人,就沒一个能拿主意的!”
众人一听无不尴尬,此次南征,折彦冲的布局是前线实而后方虚,留守京师的各派力量互相牵制,这样的安排虽能免去了颠覆之患,但前方皇帝一出事,不但军队发生了混乱,连后方也跟着出问題,陈显、韩昉、陈正汇等各有打算,折允武经验不足,欧阳适包藏私心,加上局势确实危险,若是一个处置不当便有亡国之危,所以陈、韩、张等人虽然多智但担待不足,敢谋而不敢断,欧阳适献策而被否定,折允武在这么多的意见中左右摇摆,果然如完颜虎所说:“沒一个能拿主意的!”
欧阳适站起來勉强笑道:“大嫂,这事本來就难断,若是容易,我们就不用商量这么久了!”
完颜虎道:“商量商量,我看你们就是再商量个三天三夜也沒完!”问折允武:“你七叔呢?”
她这句话问出來,殿中无不大惊,欧阳适叫道:“大嫂,你要干什么?”
完颜虎道:“出了这等事情,我看也就应麒能有办法!”对折允武道:“你快去把他找來!”
折允武讷讷道:“这个……七叔或许已经走了吧!”
“七将军还沒走!”安塔海道:“他本來打算走了,因听见前线有了变故便略为停留!”
完颜虎大喜道:“那就好,那就好,你们快把他找來,我看啊!现在也就他能拿主意!”
众人面面相觑,忽有一人出列叫道:“不可!”
完颜虎举目望去,见是韩昉,先有了三分不喜,便问:“有什么不可!”
韩昉道:“七将军虽然智足谋国,但他现在已不是宰相,国家大事,不能交给一无权无职之人!”
完颜虎怒道:“他不是宰相,可他还是皇帝的兄弟!”
韩昉毫不示弱,说道:“那就更要不得了,七将军为我大汉开国功臣,有王侯之尊,自古王侯不可轻动,尤其不可擅入畿内,此次他擅离津门入京,虽说为了奔丧,但终究有越礼乱政之嫌!”也不管完颜虎怒上眉梢,便转向折允武道:“太子,请速速下令,着七将军即日离去,不得再作停留!”
“放屁,放屁!”完颜虎戟指指向韩昉道:“你是不是南宋派來的奸细,竟然说出这等话來,自己沒担待,却还不许别人担待,自己沒主意,却又不许别人拿主意,你……你是不是惟恐我大汉不乱,是不是惟恐我大汉不亡!”
韩昉当庭跪了下來道:“韩昉维护的是大汉的规矩,维护的是国家的体制,若是规矩一乱,这天下还如何统治,若是体制沦丧,则亡国不待岳飞兵马临城,今日七将军能随随便便地进京,无名无分就决断国家大事,那他日三将军、五将军、六将军是否也能如此!”
完颜虎被他说得愣住了,一时不知如何反驳,只是道:“事急从权,这……”
“沒有从权!”韩昉道:“这是国家体制的根本所在,沒有商量的余地!”见完颜虎还要说话,行了一个大礼道:“皇后,你为后宫之首,但陛下尚在,畿内又有太子监国,朝廷现在还不需要皇后垂帘听政!”说着目视欧阳适、陈显。
欧阳适叹道:“大嫂,你因为允文的事情而着急,我们理解,不过这毕竟牵扯到国家大事,我看你还是先回去吧!”
陈显也点头道:“请皇后回宫!”
完颜虎如石像般凝固在当地,折允武不好开口赶母亲走,听安塔海道:“太子,我送皇后回去!”忙不迭地点头。
安塔海扶了完颜虎出殿,完颜虎到了殿外被风一吹才回过神來,扯住安塔海道:“阿海,你说,你说,我真的错了么!”
安塔海叹道:“姑姑,按朝廷体制,你确实不该过问这事的!”
完颜虎哭道:“我只是担心允文啊!还有你姑父……现在……现在普天之下恐怕也就应麒能扭转这危局了,依靠里面那些人……唉!唉!唉!!”
安塔海道:“姑姑,你别这样,现在已经不是在会宁、在辽南了,朝廷上一切事务都有定制,不能胡乱破坏的,再说,允文遇险在姑姑來说是家事,但在大汉來说,却是整件国事中的一环,所以……”
完颜虎哭道:“所以我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儿子遇险,什么也做不了,是么,应麒就算有定国安邦的大才,但也不许他用,是么!”
“这……”安塔海眼光一闪,想到了一个主意,说道:“姑姑,如果七叔真有扭转乾坤的策略,那也还有个办法!”
完颜虎一听慌忙问道:“什么办法!”
安塔海道:“现在姑父不在,七叔无职无权,按理是不当理事的,但七叔毕竟是我大汉勋旧、开国股肱,眼下国家有难,他又刚好在京,太子请国老问事,那于礼于制,都不违背!”
完颜虎大喜道:“沒错,沒错,就这么办,那你就快去请应麒进宫!”
安塔海道:“太子还沒答应呢?”
完颜虎哦了一声道:“是啊!那你快去找允武來见我,我來跟他说,嗯,为免那些人啰唆,你就跟他说我病了,快去!”
安塔海奉命之后便入殿禀告,折允武听说母亲病倒,吓得赶紧前來问安,到了皇后的寝宫,才发现完颜虎好端端坐在那里,哪里有什么事,一问才知道完颜虎是把自己骗來了,他不好责怪母亲,却将安塔海给骂了两句,完颜虎道:“你骂你表哥做什么?都是我出的主意!”
折允武苦笑道:“母后,现在国事危急,我们和四叔他们正商量对策,你就是要跟儿子开玩笑也不该挑这个时候!”
“谁跟你开玩笑!”完颜虎道:“你在那边跟那群人商量,就是一百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來,都是浪费时间罢了,眼下你表哥出了个好主意,你若听从管保大汉转危为安,若不听从,那就尽管跟那群沒用的人商量去,吵他个三年五载的,吵到那岳飞兵临城下,那时大家一起完蛋!”
折允武看了安塔海一眼,眼中虽有不信的神色,却还是问完颜虎是何良策,完颜虎道:“这计策说來简单,你马上请应麒进宫,问他该怎么办!”
折允武道:“七叔他现在不是宰相了……”
还沒说完,已被完颜虎打断道:“我知道他不是宰相,我也不是要他來决断大事,只是要请他來给你出出主意罢了,他是你七叔,大汉的开国功臣,你身为监国遇到难題,请他來问一问难道也会违反国家体制!”
折允武道:“这个倒不会!”
“那不就得了!”完颜虎道:“我料你七叔必有主意,主意由他來出,事情该怎么决断,还是你作主!”见儿子还在犹豫,怒拍桌子吼道:“臭小子,难道你到现在还不明白哪些人是为你好,哪些人是在图谋你么,你若连你七叔都不信,那你还能信谁!”
折允武被母亲这一拍案吓了一跳,忙道:“母亲说的是,不过……不过刚刚韩昉接连催请,孩儿已经派人去促请七叔上路了!”
完颜虎怒道:“那你还支吾什么?还不赶紧派人把你七叔追回來!”
安塔海道:“我去!”折允武看了他一眼,点头道:“好!”安塔海得了口谕便飞马出宫,直往杨应麒在京中的别苑而來,他到达时折允武先前派來的使者刚好出门,两人交叉而过,安塔海也不管对方,直接入府求见,到了府内,只见林舆正督促仆人收拾行装,杨应麒却坐在一边,拿着一本书出神。
林舆见到安塔海,皱眉道:“太子要赶人,也不用赶得这么急吧!竟然还派提督大人來送!”
杨应麒听见放下书本,骂道:“去了一趟江南也沒学到南方高士的好处,怎么反而变得沒礼貌了,你就是要给人脸色也得看看是谁!”
林舆笑道:“就因为是安塔海哥哥我才发两句牢骚,若是别人,我这脸色还不给呢?”
安塔海微微一笑,说道:“七叔别怪他,这次的事情确实也让人恼,不过你们不用走了,太子有令,请你即刻入宫相见!”
林舆道:“老杨他现在无职无权,留在京中恐遭物议,为明哲保身起见,还是赶紧回津门的好!”
杨应麒笑骂道:“我还沒抱怨呢?你替我抱什么怨!”
安塔海也不怪林舆口舌尖酸,说道:“七叔,这次不是要请你进宫决断大事,只是太子有为难之事要向你请教,侄儿请教叔叔,太子请教国老,此事于礼于制,均无不合!”
杨应麒嘿了一声,问道:“这是谁出的主意!”
安塔海也不隐瞒,直接道:“我!”
杨应麒又问:“你直接和太子说的!”
“不是!”安塔海道:“我先和皇后说的,皇后觉得有理,便促请太子下令!”
杨应麒哦了一声,又问:“现在相府、枢密、元国民会议那边可议出什么结果來沒!”
安塔海道:“沒有!”
杨应麒点了点头,沉吟半晌,对林舆道:“我现在就进宫并不合适,你代我去见见太子吧!”
林舆摊手道:“不來,你怎么说也是前任宰相,我却是连官都沒做过的白丁,又乳臭未干、全无见识,见到太子能说什么?”
杨应麒骂道:“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你少在这里贫嘴,我让你去自有让你去的道理!”
林舆这才问道:“那我该和皇后、太子说什么?”
杨应麒道:“你让皇后、太子别着急,岳飞來势凶猛,但要过黄河并非易事,我们在两河的根基已稳,就算让岳飞过了黄河,我料他也呆不住,我听说大哥到达大名府以后已清醒过來,他既清醒,前线的事情必有安排,再往后的事,等大哥旨意下來再说吧!”
安塔海闻言不禁微感吃惊,心道:“姑父已经清醒了,宫中、相府、枢密可沒一个收到消息的!”
林舆却不管这些,只是问:“那皇后要是问起允文的事,我该怎么回答!”
杨应麒眼神黯然下來,叹道:“大嫂那边,你尽量安慰安慰吧!这个本事,我不如你!”
,,,,,。
昨晚上不來,沒更新,今天这节比较长,当得两更了。
^_^
谢谢大家支持
武林派小说网提供无弹窗全文字在线阅读,更新速度更快文章质量更好,如果您觉得武林派小说网不错就多多分享本站!谢谢各位读者的支持!
武林派小说网高速首发《边戎》最新章节,本章节地址为https://www.50pi.com/cqgs/3284/.html如果你觉的本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上一篇:
第三四九章 闻逝(下)
下一篇:
第三五零章 迎败(下)